close

前面說過氣虛證、氣陷證、氣脫證,現在要來說一下氣滯證。

 

要知道所謂的氣滯必須要先有一個概念,中醫認為人體有所謂的氣存在,氣循行無端,無所不在,無所不致,沒有氣的地方就生病了。

 

但氣無法單獨存在,必須要有個地方讓他依存,否則很快就會消散。

 

舉個很簡單了例子,讀者現在伸出手背,用舌頭舔一口口水在手背,這口水裡頭就有氣的存在,因此一開始味道不是很難聞,但口水的氣消散速度遠超過笨蛋想像,不到三十秒的時間就消散了,所以口水會快速變得很臭,散發出來的味道很難聞。

 

繼續想像,兩個情侶接吻,他們交換唾液,但是卻沒感覺到對方口水很難聞,除了被賀爾蒙攻擊的因素之外,氣有了載體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口水的味道才不會難聞。

 

話說回來,氣這種東西雖然看不到,但他就像是父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一樣,雖然看不到,卻處處可見。

 

既然氣有個特定的載體,所以不同載體內的氣就有不同的循行路線和名稱。

 

氣的名稱很多,但那是生理學的範疇,在這裡我不說,要說的是在特定位置的氣如果循行出了狀況,那就是氣滯證了。

 

用書本的解釋來述說什麼是氣滯證,機體某一部分、某一臟腑、某一經絡的氣機流通發生障礙,會出現「氣行不暢」「不通則痛」的一系列症狀。

 

電視上和江湖拳頭師父常說經絡不通則痛,這句話就是在說氣滯證。

 

什麼狀況會讓人體產生氣滯證?這要分內外兩種。

 

外面的就是外邪侵入、外傷,內部就是情緒不疏(簡單的來說就是奇摩子不爽、鬱卒、嚇到、大怒、太高興、想太多等等)。

 

氣滯證幾乎都是疾病剛開始就容易產生的症狀,因為這和氣的循行有關,人體一旦發生狀況氣馬上就會感應出來,所以症狀很快的就展現了。

 

用中醫的術語來說,這是一種實證。

 

剛剛說過,氣滯是機體、臟腑、經絡一部分出了問題,因為會不舒服都是局部性的,局部的脹、悶、痞、痛。

 

脹就是物體體積變大,像是膨脹。飲食過飽腸胃不舒服的感覺也叫脹。浮腫也是脹,像是腫脹。

 

痞就是中醫稱腹胸間氣血阻塞不順暢的症狀。

 

悶有「流動不暢」的意思存在,會動但是比較差就是悶。空氣流動差就是悶熱,聲音不響亮就是悶聲,一個人看起來不靈活或是都不說話就是悶頭悶腦。

悶還有密閉的意思,像是悶飯就是把飯密閉讓他不透氣。

長時間處在同一個地方也叫悶,像是悶在家裡。

悶還有儲藏的意思,像是有話悶在心裡頭。

 

痛就不用解釋了,除非得了無痛證或是低等生物,否則每個人都痛過。

 

了解這些話的意思你就知道氣在體內是怎麼一回事。

 

由於氣會流通,人體只是局部出了問題,不是全部,所以疼痛會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這種痛在中醫叫做攻痛、竄痛。

 

同樣的,痞脹也是如此,時出時沒,時聚時散。

 

脹悶如果出現滿的特徵,這種不舒服會隨著放屁或是打嗝而減輕。

 

剛剛說過,氣滯和情緒有關,所以也會跟著情緒產稱變化。

 

舌苔薄、脈摸起來像吉他弦。情緒緊張、發怒都會引起血管繃緊收縮,自然會出現弦脈,這並不奇怪。

 

什麼樣的病症最容易產生氣滯證?六痛一鬱。

 

胸、腹、脅、腰、胃脘五個地方痛,外加痛經。

 

一鬱就是鬱證。

 

這六痛一鬱的病變就會產生氣滯證。要注意的是,氣滯證很容易和「氣逆證」「氣滯血瘀證」「氣滯下痢證」「痰氣互結證」搞混,我在後面會特地說明區別性。

 

現在如果有個人說他胃部的位置不舒服,一看就知道是胃脘痛,那麼要怎麼辦?

 

這時候你的腦子要先閃出一個念頭,這種痛無論是因為「寒邪」或是「熱邪」或是「肝氣犯胃」都不要緊,因為這都是屬於氣滯的毛病,這就是胃氣不和、氣行鬱滯。

 

接下來的第二個念頭才是分辨犯邪是寒是熱還是肝氣橫逆犯胃。

 

如果是寒邪犯胃造成氣滯,那麼寒氣羈滯在中焦,胃氣遇到寒氣而氣行不暢,寧滯不通,當然會痛,這種痛很劇烈,就像是冬天沒戴手套騎摩托車又遇到寒流,手上那種劇烈的刺痛。這種胃部的刺痛劇痛患者會喜歡自己彎腰壓住胃部, 胃這樣子比較舒服,如果加上一個熱毛巾他會覺得症狀馬上改善,那就是寒邪犯胃。

 

寒邪犯胃的患者舌苔當然是白的,脈會因為劇痛而弦緊。

要怎麼治療?答案很簡單,既然是寒邪我們就用溫,既然部位在胃部中焦,我們就是溫中。因為氣滯所以要理氣。而患者會痛,所以要止痛。簡單吧。

 

有沒有這種處方?當然有,靠中醫吃飯的醫生自古以來起碼上百萬,怎麼可能會沒有人遇到這種問題。

 

良附丸就是了。

 

良就是高良薑,附就是香附(千萬不要以為是附子,這裡沒有陽虛,只有氣滯。)。兩種藥磨粉過篩混勻水丸再乾燥就是了。

 

現在說說熱邪犯胃,胃氣自然蘊結不通,還是氣滯阿。

 

胃脘部還是會痛,口渴,喜歡飲冷水。口臭、便秘、苔黃、脈跳的很快,力量不小。這些都是寒邪侵胃所沒有的特徵。

 

既然是有熱在胃那當然要清熱,怎麼清?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下法,把熱隨著大便和水份排除。

 

處方就是傷寒論的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在歷代中醫很受到重視,所以同樣的調胃承氣湯曾經被改過很多次。

 

傷寒論、普濟方和明朝方賢寫的奇效良方的調胃承氣湯是大黃、芒硝、甘草。

 

傷寒大白卷四的調胃承氣湯把芒硝拿掉了,改成枳殼、厚朴。

 

玉片痘疹的調胃承氣湯則是大黃、甘草、枳殼、檳榔末。

 

傷寒全生集則是大黃、甘草、芒硝、枳實、厚朴。

 

外科證治全書則是大黃、元明粉、甘草、枳殼。

 

這就是功夫了,歷代高手用一個處方在一兩味藥之間婉轉調整,就可以治療各種複雜的疾病。而不是抓緊了一本書一個處方就套用。

 

如果不是寒也不是熱,而是肝氣犯胃、肝鬱而胃氣滯,中焦的氣機不順暢,那麼胃的和降功能就會失常,症狀當然還是會胃脘痛,但是這種痛會牽引到兩脅部位。

 

除此之外,還會噯氣(指氣從胃中上逆。胃出而作聲,多見于飽食之后)口苦,四肢摸起來冷冷的,苔薄,脈弦。

 

病變的臟腑有兩個,所以要同時調肝和胃,輸運導理中氣。

 

處方就用四逆散(可不是四逆湯,差很多)。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就是了。

 

同時疏肝理脾,調和胃氣,發明這個處方的人真是天才。

 

歷代醫家各有不同註解,我是覺得先不用管那麼多,先把這幾個字的意思搞熟了讀懂了,看透了, 之後遇到狀況就懂得處理,不要一直想要多讀一些資料,多看別人沒看過的東西,那會得了知識障,沒用的。

 

說完冷熱肝氣犯胃的症狀,現在來說說胸痛。

 

胸腔內部有肺和心,如果肺氣(肺氣有三個意思,正常生理現象、吸入呼吸之氣、肺的精氣)失宣(失去宣達的功能),這時候胸部可能會分泌出痰,痰加上體溫時間久了就會生成痰熱,痰熱阻撓肺氣就會造成氣滯,所以還是會引起疼痛,部位當然就是痰熱所在的位置,就是胸痛。

 

除了胸痛之外,畢竟問題出在肺,所以會喘咳,既然是痰熱,所以吐出來的痰是黃色而且很腥臭。

 

因為阻礙肺氣循行,腦子氧氣不夠啦,所以會感覺煩悶。

 

因為痰熱,所以舌苔黃膩。

 

脈弦滑數。脈滑要解釋一下,所謂的滑就是按下皮膚的時候,感覺裡頭有血液流動很快,咕嚕咕嚕,這就是體內有痰飲的脈象。如果有食物堵在腸胃或是體內有實熱發燒都會出現滑脈。懷孕也是滑脈,不過有些正常人也會有滑脈,這要記住分辨清楚。

 

這時候要處理就是開鬱,清熱,化痰。處方就是小陷胸湯加上千金葦莖湯。

 

小陷胸湯是黃連、半夏、瓜簍實。

 

千金葦莖湯是葦莖、薏仁、桃仁、冬瓜仁。

 

七個藥加在一塊,清熱化痰,逐瘀排膿,除非你買到假藥,要不然效果絕對是一等一。

 

如果氣機影響層面來到心氣,造成心氣失宣,如此一來,胸中陽氣就會痺阻,循行到此的陰氣陰液就會凝結造成氣阻胸痛。

 

症狀呢?當然就是胸痛直到背部,胸悶像是胖子壓到,心跳加速(心悸),心神不寧好像要發生什麼事似的。呼吸氣急,苔白膩,脈沉細(胸陽送不出去當然會出現脈沉細)。

 

怎麼治療?胸閉就開胸,痺痛就宣痺。裡頭有陰液痰濁就化掉。處方用栝簍薤白半夏湯加上顛倒木金散。

 

栝簍薤白半夏湯就是用栝簍實一枚、薤白、半夏加上白酒(高濃度酒精)。

 

顛倒木金散就是木香和鬱金兩藥弄成粉末。這處方專門處理氣、血、熱飲、老痰造成的胸痛,要吃的時候調進酒裡喝下。

 

講完胸痛來講一下腹痛。

 

腹痛指的是胃脘以下部位,氣滯於腹,裡頭的腸胃氣機自然不利。

 

腸胃容易受到寒邪熱邪或是食物停留的影響,產生腹痛症狀。

 

如果是寒邪,那麼疼痛就會很厲害,暖毛巾或是溫熱的手掌摸上去都會讓他覺得舒服。四肢摸起來涼涼的,大便會稀稀的不成形,小便白白的沒什麼味道,苔白膩,脈沉緊(肚子痛的厲害,神經緊張當然會脈緊)。

 

治療的方法當然就是溫法,溫散寒邪,行氣滯止腹痛。

 

理中丸就可以搞定。

 

人參、白朮、甘草、炮薑。這四個藥就可以溫中散寒、健胃。

 

那如果是熱邪呢?

 

熱邪結於腹部,症狀就是腹痛脹滿,大便祕結,腹滿實但不喜歡人家按壓(裡頭不是食物殘渣就是大便,壓下去會痛)。一直說口乾想喝水,苔黃色乾燥,患者看起來很煩躁,脈沉實有力。

 

肚子一堆大便和沒消化的食物,人體會自動想要排出去,心臟鼓動,當然會出現大力緊實的脈。

 

另外體內水份不多,當然會出現沉脈。

 

要怎麼把食物殘渣和大便同時排除?

 

那當然是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那如果是食物堵在大腸呢?這時候可以看到患者的腹部脹滿,打嗝會有食物味道,很臭,而且肚子一直咕咕叫。患者會拉肚子而且大便超級臭,吃得少又不想吃,舌苔是黃色的很厚,看起來像是黃色的豆腐渣。

要怎麼去掉這些不肯移動的食物殘渣?

 

枳實導滯丸就是了。

 

枳實、大黃、黃連、黃芩、神曲、白朮、茯苓、澤瀉。去濕除熱,消食導氣。八味藥一次搞定這個問題。

 

如果患者脅痛呢?

 

這個位置很常見,是體內肝膽病變的特徵。大多是情緒受到壓抑,這才發生這種狀況,中醫說這叫肝失調達。

 

像這種肝氣鬱滯的脅肋脹痛,位置當然是在兩肋,但是頭痛位置不固定,會移動,胸口悶悶的不舒服,嘴巴苦,會噯氣,而且次數很頻繁。有個特點可以用來鑒別,就是這種症狀會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化。

 

既然是肝氣滯不疏,那就疏導肝氣,處方自然就是很有名的柴胡疏肝散。

 

陳皮、川窮、枳殼、芍藥、甘草、香附。

 

說完脅肋痛來說一下腰痛。

 

氣滯腰痛最多的當然是閃挫,台語就是說「閃到」,嚴重的根本直不起腰,很痛苦。

 

問一下就知道大半是搬重物施力錯誤,用力不慎,這種痛一般可以問出來都是單邊疼痛。

 

繼續問下去,就可以知道疼痛應該是單邊局部,會壓痛,也感覺腫脹。不管是俯仰或是轉側都不是很順利。

 

既然是氣滯,那還是行氣。氣結就要給他散氣結,會痛就止痛。處方用通氣散。

 

木香、陳皮、穿山甲、元胡、甘草、小茴香、白牽牛。

 

鬱證引發的氣滯大多和情緒有關,這種患者大多心煩不寧,胸脅部會脹滿疼痛,很喜歡嘆息,容易打嗝,吃得不多,如果是女孩子,可能會有月經不調的症狀,苔薄膩,脈弦。

 

這些症狀很常見於上班族,尤其是不得志的人,在辦公室看別人不爽,看自己也不爽,但又不敢發怒,指著老闆大喊老子不幹了。

 

所以就會肝鬱,治療的話要用疏肝理氣的方法,紓解肝鬱,就用越鞠丸或是逍遙散。如果噯氣不除,那就用旋覆代赭湯。

 

越鞠丸是香附、川窮、梔子、蒼朮、神曲。

 

逍遙散是甘草、當歸、茯苓、芍藥、白朮、柴胡。

 

旋覆代赭湯有旋覆花、人參、代赭石、甘草、半夏、生薑、大棗。

 

如果是女孩子肝失調達,失去舒暢的氣機會讓肝血儲藏、調節功能失常,所以氣滯證也會見到女子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懷孕的時候分泌惡露、腹痛、腫脹、生產過後惡露不下、乳痛、缺乳。以上ㄉ受因為肝的氣機失去調達之性所導致。

 

除此之外,有些人的局部像是關節部位受到風寒濕邪入侵經絡而導致經絡之氣運行不暢,這種也會氣滯而且感覺脹痛。

 

之前說過氣虛、氣脫、氣陷和今天的氣滯證,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下,氣滯證的表現是最多的,尤其是四肢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的痺證。

 

氣滯不暢,氣機升降出入就會失常,氣機逆亂,這就是氣逆證的由來。

 

氣滯不暢,造成脾胃功能衰退,就會造成氣虛。

 

氣滯不暢,邪氣壅盛,那就會化熱化火成為火熱證。

 

氣滯不暢,脾肺腎的津液輸佈排泄失常,於是氣就沒有行水,水濕滯留,那就成為水腫。

 

人體如果有部位血瘀,經絡瘀阻,血凝滯氣自然也就凝滯,就是氣滯。

 

像是積聚證,大多是情緒所傷,氣機鬱結,氣滯就成了,接著就是氣聚成凝,時間一久,血瘀成績,積聚證也就出現了。

 

外傷當然也是積聚的原因之一。

 

最後來談談鑒別。

 

氣滯證和其他幾個症狀類似的毛病要區分開來。

 

首先是氣逆和氣滯證的分別。

 

氣逆當然就是氣機升降失常,上升無度,只升不降,像壞掉的電梯,只會往上爬,症狀自然好分辨。咳嗽上氣、喘促呃逆(胃氣衝逆而上,呃呃有聲),噯氣噁心嘔吐,症狀都在上頭。這和氣滯的脹滿痞痛很容易分辨。

 

氣滯血瘀和氣滯證也需要分辨一下。

 

兩者都有氣滯證的特徵,不過既然有血瘀那就加上血瘀症狀就是了。

 

像是臌脹,(是因肝脾受傷,疏泄運化失常,氣血交阻致水氣內停,以腹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西醫學中的肝硬化、腹腔內腫瘤、結核性腹膜炎等併發腹水。)剛開始就是氣滯證,後期就會轉變為氣滯血瘀證。

 

剛開始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肝氣鬱滯,脾濕不化,體內水濕開始凝集,肚子逐漸變大,如果你按下去感覺會軟軟的。

 

問症狀是脅肋脹痛,噯氣,吃不下。

 

如果沒有治好,時間到了後期,肚子越來越大,而且摸起來越來越硬,患者表情痛苦,脅肋脹痛而且位置固定,從肚子可以看到有青筋浮起(腹壓影響血管),面色黑黯(電解質失調),手掌赤紅(末梢循環失常),舌頭可以看到瘀紫(這是一個很好的鑒別症狀)。

 

所以一開始就應該馬上行氣破滯,攻水化邪,如果錯過的前期治療,那就要改成活血化瘀,行氣消瘀,攻補兼施。

 

氣滯下痢和氣滯正的鑒別。

 

氣滯下痢又稱為「滯下」。源頭大半是因為濕熱、疫毒(傳染病)、生冷不忌,到最後損傷脾胃,所以大腸傳導失去正常,氣機不暢。

 

濕邪往下,所以拉肚子很急,感覺肚子好像有什麼東西一直往下掉。腹脹、腹痛、大便裡頭有膿血和腸子黏液,這叫下痢赤白。

 

苔黃膩或是白膩,脈滑數,有些人會是脈緩軟,要看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同的脈,但不用擔心,脈象只是診斷參考,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用問的把症狀問清楚就知道是不是氣滯下痢。

 

和氣滯證的腹痛不同的是氣滯下痢通常夾雜著濕熱,雖然兩者之間都有腹痛脹滿瀉泄,但下痢赤白會感覺肚子很重,一直要上廁所,大便有黏液和膿血這是特徵。

 

最後一個是痰氣互結證和氣滯證。

 

這乍看之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其實很簡單,還是鬱卒的問題。

 

醫書上會說這兩個都是因為情志抑鬱,肝氣鬱結而引起。

 

但痰氣互結有個痰字,中醫這個痰字不見得是肺部的痰,人體如果有腫塊在體表,摸起來有的可以移動有的不行,這都是痰結。

 

像是痰氣互結在脖子就會成為「癭瘤」,脖子兩側出現腫塊,外表皮膚看來正常,按下去軟軟的,很奇妙的是,這種癭瘤大小會受到情緒影響,越是鬱悶癭瘤越大。古代醫師的觀察真的很厲害。

 

還有個很有名的症狀「梅核氣」。

 

梅核氣就像是喉頭有個東西梗塞,喉中像是有痰,但是奇怪的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這也是痰氣互結證。這種患者通常可以問一下有沒有肝氣滯的脅肋不舒服、胸悶、胸痛、噯氣等等症狀就知道了。

 

 
對了看到這裡麻煩一下,把網頁往上拉,到facebook推一下,滿足我的虛榮心。感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氣滯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