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認識一個朋友的朋友,他約五十幾歲,打嗝三年多,無論怎麼治療都無法改善,高雄市大小醫院都被他看遍了,就是不行。

 

我腦中第一個反應就是氣逆證。

 

前幾天說過氣虛證、氣脫證、氣陷證、氣滯證,今天就來說一下氣逆證。

 

氣逆證的基本臨床特徵就是咳嗽上氣,呼吸很快(氣促),喘息,呃逆連聲(胃中一股氣一直往上衝),噯氣不除,噁心嘔吐,翻胃吐血。

 

有些人會頭痛、眩暈,舌苔薄膩或是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或是弦數。

 

如果知道氣逆證的病理就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氣逆證基本上是肺胃肝這三臟出了狀況,氣機升降失常。

 

既然是升降失常,所以當降不降,該升不升,當入不入,這就是升降失常。

 

會怎麼樣呢?從中醫生理來說,氣一旦亂了,就和血一樣不歸位,而氣屬陽更是容易躁動,因此容易出現升舉無常的症狀。

 

但回過頭來說,氣這玩意兒十分頑劣,難以掌握,所以才會有氣虛、氣陷、氣脫、氣滯、氣逆等等病症。

 

現在說回氣逆證,如果氣一直往上衝那就是氣逆,氣行不順而反逆向上,過程中會有各類症狀的統稱就是氣逆證。

在中醫,氣逆證是實證。

 

什麼原因會造成氣逆證?基本上有五大原因。

 

外來邪氣、食物沒有消化堵在體內、火熱、痰濁(體內不正常的代謝物)、情緒抑鬱。這五大原因都可以造成氣逆證。

 

這五大東西都是不該出現而出現,阻礙氣機正常升降,最容易受到影響的臟腑就是肺胃肝,而臨床上的症狀剛剛說過了,往上拉一下網頁就可以看到。

 

「咳嗽」、「喘證」、「呃逆」、「嘔吐」、「翻胃」這些疾病都是氣逆證的基本盤。

 

那什麼病症會和氣逆證搞混呢?

 

中風水逆證、病後虛贏氣逆證、氣滯證、氣閉證。這四個證都容易和氣逆證搞混,後面我會說清楚怎麼鑒別。

 

先把氣逆證說清楚。

 

要治療氣逆證需要先知道,第一,病變部位?第二,病邪是啥?

 

像咳嗽,如果是氣逆證引起的,先不要管是外邪還是內傷,反正就是肺部出了狀況,肺部的氣機不暢,病邪侵肺,肺部的肅降宣發功能受到病邪影響,所以肺氣無法順利工作,那麼吸進來的空氣就會堵住,既然堵住就會不舒服,所以吸進來的氣就變少,這在中醫稱為氣壅少入,於是氣逆不降。

 

接下來細分,如果是外邪侵肺,發病速度一般來說比較快,要治療也會比較快,病程短,因為一開始病變就在肺部,正氣還沒虛,所以應當為實邪。

 

外邪比較多的是風寒邪氣,風寒咳嗽可見到頭痛、鼻塞流涕、無汗惡寒、脈浮緊等旁系症狀。不過有些人甚至會有明顯關節疼痛,這是風寒邪氣阻礙關節經絡氣的循行所致。

 

這種風寒擾肺的症狀只需要稍稍驅邪即可,像是杏蘇散、桂枝湯這些處方可以斟酌使用,不過還是要辯證清楚才行。

 

那麼如果是風熱擾肺呢?症狀和剛剛差不多,發熱頭痛、和出惡風、咽喉疼痛、脈浮數,只要疏解風熱、宣肅肺氣就可以拉。像是桑菊飲就是處理這個的。

 

剛剛說的是外邪,現在說內傷引起的氣逆證。

 

內傷由內而起,所以病程常來勢緩。

 

這種毛病通常是由其他臟腑的疾病連累到肺臟,像這種表現就是虛證比較多,不過有時候也會看到虛實夾雜的症狀。

 

脾累及肺的話,一開始會出現脾氣的運化失常,體內就會產生痰濁,痰濁不化,在中醫的理論裡頭,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儲痰之器,就是說所有的痰都是因為脾氣不運產生的,肺部只是儲藏用的,你一直治療肺部沒用的,要從脾下手。

 

有了痰濁而沒有化掉,那就會上逆壅塞肺部,阻塞肺氣,此時的症狀就會看到咳嗽痰多、神疲乏力、肚子一直覺得很脹很悶,吃的少,無論什麼食物端到面前都覺得不好吃,不香,舌苔膩,脈滑,這種情況就是脾氣不運,化生濁痰上逆於肺。

 

怎麼治療?問題出在脾當然要運脾健脾,有痰濁當然要化痰濁,肺氣受到痰濁影響而不宣那就宣肺,簡單吧。

 

處方就用二陳湯加上六君子湯。嗯.....平胃散也可以。不要小看這些看起來很普通的處方,用對了就可以治大病。不是說治大病一定要用重劑、毒藥。要知道,頂天梁木雖然可以用來製造大船龍骨或是大房橫樑,但是沒法用來剃牙,我們手上的處方成千上百,每一個都有通天大用,問題只在於學習的人是不是可以正確運用罷了。

 

來說說肝鬱化火,火邪犯肺,中醫認為火性炎上,遇到肺部,阻礙肺氣,氣火上逆,症狀當然還是咳嗽,但很明顯的會隨情緒波動,這是特徵。

 

除此之外還會臉紅口苦,脅肋疼痛,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咳血,看到這種患者不要緊張,先看看舌頭是不是紅色,嗯...沒錯,不過那是沾到血,吐乾淨之後在看一次,還是紅的,那就是舌質紅。舌苔應該是黃色,既然如此,脈就知道拉,一定是脈弦數(看到自己都吐血了還不緊張?脈當然是又繃緊又跳的快,那就是弦數)。

 

怎麼辦?有火就瀉火,既然是肝鬱那是疏肝解鬱,然後清肅肺氣,這種狀況最好用的要就是清金化痰湯。有的醫師會用瀉白散加上黛蛤散。

 

清金化痰湯的組成是黃芩、梔子、桔梗、橘紅、貝母、茯苓、桑白皮、知母、栝簍仁、甘草。既清肺熱又化痰濁,理氣止咳。

 

瀉白散可以清瀉肺熱,平喘止咳,組成是桑白皮、地骨皮和甘草。

黛蛤散就是清黛加上海蛤殼,用來清肝利肺,降逆除煩。

 

看到這裡你就知道了,中一在使用每一個處方都是有憑有聚,有火氣上揚,就會用到瀉火的藥物,有肝鬱就會化肝鬱,有痰就除痰,氣不降就降氣,簡單的來說就是老醫師的一句話,識證辨證,心中了了。下手自然很輕鬆,如果連證識怎麼來的都不知道,看到症狀就下藥,那要矇對真的很難。

 

再說到另外一種內傷引起的氣逆,腎不納氣聽過吧?沒聽過?

 

查一下字典,上頭說腎為氣之根,主納氣,腎氣虛衰,氣不歸元則腎不納氣。症狀見呼多吸少,喘促,動則喘甚,自汗神疲,氣短,聲音低怯,舌淡苔白,脈弱或虛浮無根等。

 

懂了吧。腎的藏精納氣功能弱了,人體精氣神的氣就無法儲存在腎,腎儲存了氣之後還是要轉化成為神,既然無法儲存納就會堵住,所以第一個症狀就是疲倦、呼吸氣短、聲音低弱、如果勞動體力,那就讓腎氣更弱,所以會喘的更厲害,這就是腎不納氣。

 

腎不納氣會影響肺。

 

很簡單的道理,空氣也是有體積的,有了肺部吸進來,腎虛不給他納入,自然還是要從肺部排出去,進來少了出去多了這就是氣逆。

 

症狀還是剛剛說過的,咳嗽氣促,喘咳,如果出力勞動就會喘的更厲害,有的患者會抱怨只要咳嗽就會腰酸、遺尿。

 

怎麼辦?當然要肺腎同治,這在中醫叫做滋水固金,聽起來很有學問吧。

 

百合固金湯就是處方拉。

 

熟地、生地、當歸、白芍、甘草、元參、貝母、桔梗、麥冬、百合。

 

無論什麼因素引起的腎不納氣,基本上就是氣滯了,所以容易化火傷陰液,生地熟地兩味藥正好可以滋養腎陰,連帶著連肺部的陰液也滋補了。

 

肺部一傷,化火難免,陰液同傷,所以麥冬百合正好養肺陰、清肺熱。當歸芍藥養血,貝母桔梗化痰止咳,甘草調諸要。效果不差。

 

外邪引起的、濁痰引起的、或是肝氣引起的肺部通道受阻,氣上逆而喘,你在臨床看到的呼吸氣粗、呼吸聲音很大、喘息聲很大、發病快,脈摸起來有力。

 

剛剛說過外寒引起喘咳,如果痰稀白的話要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如果是風熱引起的氣喘,會咳嗽又痰黃,嚴重的呼吸時候鼻子會揚起來。治療原則是解表清熱、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湯就是處方了。

 

如果看到這裡你會覺得頭昏眼花,這很正常,因為肺部變化原本就多,馬上把網頁往上拉,重看幾次,把脈絡搞懂才繼續往下看,不要急著看完,學到什麼才是重點。

 

如果肺部受到痰熱影響,那一定會喘,既然是熱那就會出現痰稠,喘聲裡頭帶著呼嚕呼嚕的痰聲,痰很臭,患者胸口很悶,一直覺得噁心想吐。

 

痰熱問題就清化痰濁,降氣平喘,理論上二陳湯加上三子養親湯就可以了。不過有的醫師喜歡用定喘湯加減來治療,這要看個人經驗。

 

三子養親湯是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三味藥降氣化痰、消痞平喘,加上二陳湯也是除痰聖品,如果一來,痰熱自然消失無蹤。

 

有人說除了痰,那熱怎麼處理?唉......中醫要活潑思考,痰熱互為依存,熱依存在痰內,沒有痰的話人體自然能夠緩緩清除熱邪。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不行的話你再把除熱的藥加進去不就好了?不要那麼耿直,書上說這樣就是這樣,思路要活潑,處方要靈活。

 

前面說過如果喘正是因為肝氣升發太過引起的,那就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增減,這種患者除了喘息之外還會有什麼症狀?一般來說是胸悶,還有失眠。所以降氣開鬱平喘,要用五磨飲子。

 

我不斷的重複某些概念就是希望中醫同好可以記住,症狀這東西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一個症狀都有理由,可以推論得知,全盤搞懂了之後才容易處理,不是一個症狀一個藥,那會吃死人的。

 

木香、檳榔、沉香、烏藥、枳實。就是五磨飲子。也可以用越鞠丸。

 

如果有一個患者是元氣不足,那麼他的肺出氣功能不足,腎納氣的功能也不足,呼吸短氣喘促,疲倦乏力,喘息聲音很低,脈很弱沒有力,這就是虛喘。

 

虛喘有分喔,如果肺虛比較嚴重,就會影響脾胃功能,係阿子脾胃反應是不是拉肚子或是脹氣,這時候要補土生金。

 

補肺湯、四君子湯都可以用。

 

虛喘如果來自於腎,腎虛喘息就是腎不納氣,此時肺腎同時生病,患者呼吸張口,抬肩,運動之後情況更嚴重,這時候當然是補腎納氣。金匱腎氣丸效果最好,參蛤散也可以。

 

但臨床上什麼狀況的喘證最多?其實大多是外邪促發的比較多。這種患者症狀比較複雜,中醫說這叫做虛實夾雜。

 

一樣是喘促,但有痰,同樣會腎虛。喘急痰多,胸會悶悶

的,而且有汗出,一樣會動則喘甚(腎虛的特徵),腰膝酸軟(腎虛特徵),上實下虛。

 

要怎麼治療?要同時降逆氣,化痰濁,同時又要溫腎納氣,蘇子降氣湯就是了。

 

半夏、蘇子、前胡、厚朴、肉桂、當歸、生薑、甘草。這幾味藥就包含外邪襲肺,降氣平喘,怯痰止咳,腎不納氣的治療。

 

再說一次治療原則,如果發病就治療肺,沒發病就調理脾胃。

 

再來說到呃逆這個毛病。說起來很煩,一直呃呃呃的,不管在什麼場所都不好,這是胃氣失於和降,氣逆往上,所以胸隔不利,喉間呃呃連連,頻頻發作,不能自主。

 

以前有本書叫做景岳全書,裡頭在呃逆篇曾經提到呃逆這毛病臨床上大多是外寒凝滯在胃、或是胃腑實熱、再不然就是痰氣交阻。而脾胃氣虛、胃陰不足的情形較少見。

 

像我那麼朋友的朋友就很可能是痰氣交阻,由於情緒不佳就會更動病症。

 

在看到老人久病虛證出現呃逆的時候就要小心了,這通常是元氣衰敗之前的癥兆,大概快掛了。

 

如果真的要治療,急補腎納氣,然後才能止呃。

 

基本治療原則是和胃降逆,旋覆代赭湯。

 

旋覆花、代赭石、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這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記得現在很多旋覆花都是假的,要買到真的還是需要先看看圖片,不要被騙了,結果要吃下去沒效,很悶。

 

有些醫師習慣用丁香柿蒂湯。丁香、柿蒂、人參、生薑。

 

溫胃散寒、降氣止呃。

 

從這兩個處方就可以看出來,呃逆的成因不是只有一種。像是旋覆代赭湯就是痰氣交阻,而丁香柿蒂湯就是寒凝在胃,如果光是看到呃逆就丁香柿蒂湯,當然會沒效。

 

嘔吐氣逆的部份當然是因為脾胃的問題,中焦氣機失其升降,胃失和降,氣就會往上跑,所以會感覺噁心,一直想吐。

 

像嘔吐的症狀一看到,腦中馬上要開始分辨寒、熱、痰、食、氣、血,到底是那個王八蛋阻礙了胃腑的氣機,導致了氣機流行不暢,該降不降只好往上衝,所以就吐了。

 

寒熱氣血痰食這六點無論是哪一點都是實證。

 

而如果是虛證引起的嘔吐,那就是兩個混蛋原因了。脾胃氣虛和胃陰不足。你看看,「氣虛」「不足」,都是虛的,所以是虛證引起的嘔吐。

 

繼續細分下去,如果是寒凝胃腑造成嘔吐,吐出來的東西清稀,沒啥食物,不過肚子痛的厲害,用手掌壓下去會比較舒服,用暖毛巾蓋上去也會比較舒服。

 

既然分辨出是寒證,那就溫吧。溫中就可以止嘔。

 

處方?小半夏湯加上良附丸囉。

 

半夏、生薑、茯苓、良薑、香附就是了。

 

那如果是熱邪擾胃,薰蒸胃腑,出現嘔吐還會有什麼特徵?

 

這簡單,既然是熱,起碼會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口臭,這很明顯。第二個患者胃痛但是又常說口渴想喝水,這是第二個特點。第三則是喜歡喝冷飲。第四點最常見,就是便秘。

 

既然都知道裡頭有熱了,中醫的手段可多了,以前說過調味成器湯就是專門盪滌胃熱,輕瀉胃腑,一旦熱氣去,則中氣已調,嘔吐自然就沒了。

 

那如果是痰引起的嘔吐呢?中醫書上說痰濁中阻的嘔吐有個特點,就是一邊吐一邊會有痰涎,頭昏暈外加心悸(等你中醫書看多了就知道,只要說到體內有痰基本是就會出現兩個症狀,眩暈、心悸)。

 

二陳湯加上溫膽湯就可以搞定。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是二陳湯。

 

半夏、橘紅、茯苓、甘草、竹茹、枳實、生薑、大棗就是溫膽湯。

 

書上說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陳皮理氣化痰;茯苓健脾利濕;枳實行氣化痰,使氣行痰化;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生薑健胃祛痰止嘔。

 

總之說來說去就是個痰字,沒有痰就沒有嘔。

 

如果辯證正確,一旦確定是痰飲擾胃腑,你把所有化痰的藥都丟進去處方裡頭,並起碼好一半。但高手不是這麼幹的,高手出手總是要漂亮,藥少力專,就像打靶,你用機關槍打中標靶那算個屁,高手用的是小手槍,一槍命中,這才是屌。

 

明明六味藥就可以搞定你用了八味那就是遜,嗯...依我看是遜斃了。

 

那如果不是寒熱痰飲所引起嘔吐,而是食物引起的呢?

 

吃進肚子沒消化的食物搞怪,你問一下患者,這種患者以前通常都有類似症狀,你很難得是他第一個看的醫師,問一下就知道,不要一直想靠把脈診斷,這真的很蠢,問一下又不會死,那麼多中醫師喜歡搞把脈知病斷病這一套,搞的患者都以為全天下中醫師都該是這樣子,結果呢?造成一堆誤診是誰的錯?是誰倒楣?患者阿,病人阿,不要蠢了,醫師幫你治病需要各種訊息,你給的訊息越多,他的判斷就越是精準,就像是行軍打仗,資訊、資訊、資訊,這才是王道。

 

這可不是廢話,聽進去會救你一命的金玉良言,記得阿。

 

如果是宿食內停,看到的嘔吐就會出現酸腐臭味,肚子脹滿(沒消化的食物被細菌分解產生空氣,當然會脹滿,而且會移動,很不舒服)。

 

怎麼辦?消食止嘔囉,保和丸最有用了。

 

山楂、神曲、半夏、陳皮、茯苓、連翹、萊菔子。

 

這裡頭的藥都是消食健脾和中,大家都懂,重點在於一個連翹,這個要是專用來清熱的,也就是說宿食久了會化熱生痰,一味連翹就可以避免這種狀況發生。

 

該說說「氣」引起的嘔吐了。

 

肝氣自然是首選,肝氣犯胃令人想吐,這種嘔吐會嘔酸吞酸,脅肋痛,口苦,噯氣。

 

既然都是知道是肝氣作怪,那就針對肝氣處理。

 

左金丸可以搞定。

 

左金丸就是黃連6吳茱萸1這個比例的處方。而且黃連要先用薑汁炒過,吳茱萸則是要用鹽水泡過才行。

 

這處方很奇怪,黃連下很重,很苦,在中醫說的是大苦大寒,可以瀉心火胃火,但問題是這裡的狀況是肝火,你弄的降心胃火的藥有個屁用?中藥直接退肝火化火鬱的藥很多,幹什麼不用?

 

當年的醫師說了,你笨阿,這叫你兇我叫你媽媽打你。不懂?簡單啦,瀉掉心胃的火之後,體內金氣充足囉,金氣充足就會去剋肝木,所以肝火就不見了。

 

老實說我當年讀到這裡一句髒話就飆出來了,幹你要退肝火不會用龍膽草、黃芩、牡丹皮、梔子直接退肝火,西瓜和菊花也可以阿,幹什麼要搞什麼隔一固三治療方法,話說回來你把心胃的火給瀉了,這還得了,火可是陽氣過量的表達,沒過量你把它給瀉了,這啟不是亂搞?

 

分明就是不會解釋,止知道這藥確定有效該這麼用,但怎麼有效的...不知道,也就拿五行解釋一通了,真是靠......

 

話說這種解釋方法不能算錯,只是學起來對初學者很肚爛,根本沒有讀之暢快的感覺,只有一種真的嗎的鬱悶感。

 

我後來想想,這解釋不對,找了一些書之後,人家說了。

 

黃連退肝火瀉胃火,吳茱萸疏肝氣降胃逆。

 

搞定。

 

剛剛說的是肝氣犯胃,那如果是肝氣上逆升發太過呢?升發太過就不只是犯胃了,因為升發太過會化火,化火灼傷胃絡,這時候就會看到嘔吐鮮血或是紫黯血液,問患者會發現他有口苦且口渴症狀,而且心煩不寧,這些都是肝氣化火而來。

 

瀉肝火、清胃熱、涼血就可以止嘔。

 

要用瀉心湯或是龍膽瀉肝湯。

 

從這裡就可以知道,每個瀉心湯都有黃連的存在,同時退肝火和瀉胃火的效果是無庸置疑的,不需要搞什麼隔二隔三治的解釋。

 

說過胃熱來說說胃寒,如果脾胃虛寒,胃失去和降的功能,造成嘔吐的症狀,這時候患者喜歡喝暖茶,神情疲倦,四肢摸起來冷冷的,吃不下,大便不成形,臉色蒼白,舌質淡。

 

既然知道是胃寒納就要溫中健脾,胃失和降就和胃降逆,裡中湯最好用了。

 

另外胃陰不足、胃失濡養也會造成胃氣上逆。這種嘔吐最好認了,就是乾嘔,而且口乾,舌紅,苔剝(一部分有一部分沒有舌苔好像是剝脫一樣),這幾個症狀都在告訴你,患者的體液減少了,不要再發汗、催吐、或是用下法。

 

這時候要用滋養胃陰,如此就可以降逆止嘔。可用甘露飲。

 

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等分。

 

那麼翻胃的疾病怎麼辦?

 

翻胃的問題是因為在地上滾太多次........你應該可以看出來我是在胡扯吧。

 

其實是因為脾胃虛寒,胃氣上逆,症狀就是早上吃了下午吐,晚上吃了隔天早上吐,吐出來的食物都沒有消化,這就是胃已經虛冷到無法消食物,和外寒入侵胃部不同,外寒入侵胃部會痛的很厲害,但你看消化還是有的,這種脾胃虛寒特徵是食物沒有消化,脾虛無法運化水榖。

 

前面的外寒犯胃要用理中湯,這裡要怎麼處理?

 

這要益氣溫中,和胃止嘔。丁香透膈散可以考慮使用。

 

丁香、木香、香附、砂仁、白蔻仁、人參、白朮、麥芽、炙甘草、神曲。

 

氣逆證可以因為外感或是內傷發生,但是專家都知道,這和季節有關係。

 

以前有本醫書叫做古今醫統,在裡頭有個章節叫做嘔吐噦門說,如果有個人突然嘔吐,納就是有邪氣侵胃,常常發生在長夏這個季節,很熱的時候最容易發生這種狀況。但如果是秋冬也會發生,因為風寒邪氣也會干擾胃腑,造成嘔吐。所以才會說這疾病和季節有一定的關係。

 

像喘息這毛病也是和季節有關,溫度劇烈變化的時候,冬天變春天、夏天變秋天都會發生氣逆喘促。所以遇到患者的時候記得考慮季節因素。

 

從經驗上來說,氣逆證最容易發生在情緒激動的時候。

 

男友要嫁人、老公愛上隔壁老王、中了頭獎但是過期一天忘了領、新婚之夜老婆喝翻了所有賓客......這些都容易造成氣機紊亂,如果是發怒,那氣就會往上衝,馬上就觸動了。

 

一般症狀不外乎眩暈(所以電視上的爸爸聽到兒子要嫁給郵差的時候都會頭暈),嘔吐,咯血,協痛,口苦,噯氣。

 

除了情緒之外,暴飲暴食,生冷食物吃太多,或是饑不擇食,連東西壞了都吞進去,就會損傷胃氣,造成氣逆證。

 

所以要告誡患者,控制你的情緒、天冷天熱要注意、飲食不要像豬、不要吃ㄆㄨㄣ。肚子就不會痛。

 

把前面說的整理一下。

 

氣逆證本身就是氣機升降出入失常的狀態。

 

氣虛、氣滯都會導致氣逆。

 

症狀大多是咳、喘、嘔、噦、呃。

 

如果嘔吐不止、津液虧損會造成元氣大傷,正氣虛脫。

 

氣逆衝到頭就會蒙蔽清竅,、牙關緊閉、兩手緊握這些閉證。

 

說到這裡基本上氣逆證就說完了。

 

接下來要說一下氣逆證和其他類似症狀的鑒別。

 

中風水逆和氣逆有什麼不同?病後虛贏證和氣逆證有什麼不同?氣滯證和氣逆證有什麼不同?氣閉證和氣逆證有什麼不同?

 

中風水逆是什麼病呢?這是患者受到外感熱病的時候(不是腦溢血),出現發熱煩躁口渴,一直想喝水,喝了水之後水沒有往下跑,結果往上衝,喝了水就吐的病症。

 

傷寒論說這種水逆證要用五苓散治療。

 

這種毛病和氣逆證最大不同在於一個在氣,一個在水。

 

一個是胃失和降,所以吐了。一個是外感發熱想喝水,結果喝太多,脾失了運化水的功能,所以就吐了。

 

一樣是吐證,胃失和降吐食物,中風水逆是吐水,原因不同,治療當然就不同。

 

五苓散可以運脾化飲、淡滲利水。

 

氣逆證的用藥剛剛說過了。

 

那麼氣逆證和病後虛贏證有什麼不同?

 

兩者都是胃氣上逆,病後虛贏就是外感熱病之後,身體虛了,正氣虛了,但是體內餘熱沒有完全清除,留個尾巴,這很討厭。這種患者的胃氣虛弱,無法和降,神疲乏力、虛贏少氣、氣逆想吐(這是因為餘熱未清,一旦餘熱清除就好了)、吃得少、聞食物不香、舌淡苔薄、脈細軟無力的症狀。這很之前的氣虛證幾乎是相同的,差只差在這裡是病後的虛。

 

之前說過氣滯證,氣滯證的基本特徵就是脹、痛、痞、滿,最主要就是滿、脹滿,氣堵住了就會脹滿痛,症狀會時清時重,部位不固定。也是受到情緒影響(讀高中的女兒說說她愛上女校長了之類的......)。

 

既然是情緒影響,在中醫就是說這叫肝失疏瀉。

 

氣滯是脹滿痛痞。

氣逆是咳喘噦嘔。

很容易分辨吧。

 

最後來說說氣閉證和氣逆證。

 

氣閉和氣逆都和老王有關。

 

老公愛上隔壁老王你一定會抓狂,情緒不家就會肝失調暢。

 

這個衝擊來的太快就是邪氣衝擊壅塞,閉塞九竅,神智昏迷,呼吸氣粗,喉中有痰一直呼嚕呼嚕叫,牙關緊閉,雙手握固。好一個抓狂的老婆阿。

 

這和氣逆證的嘔噦喘咳當然不同。

 

簡單的來說,氣閉證的症狀幾乎都是腦子的症狀,頭昏昏迷,牙關緊閉,雙手握固。而氣逆證就算是嚴重點也就受頭暈、頭痛。

 

氣閉證要啟閉通竅。

 

氣逆證要平逆降氣。

 

完了。

 


對了看到這裡麻煩一下,把網頁往上拉,到facebook推一下,滿足我的虛榮心。感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氣逆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