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飲內停證是說體內水液運行輸布失常,停止不動,這樣子中醫稱之「飲」。

 

水飲停在體內不同部位就會出現不同症狀,這一系列的症狀就是水飲內停證。

 

金匱要略裡頭有提到水飲內停證,不過在裡頭稱之為「痰飲」,大半的成因是因為陽氣虛弱而水氣不運,氣化不利而飲停。因此在中醫裡頭,水飲內停被歸類到內傷雜病。

 

水飲內停出現的臨床特癥有十二個,分別是胃中有振水聲、腸間漉漉有聲、四肢重腫、胸悶脅痛、咳唾引痛、喘息氣短、嘔吐涎沫、背部冷如掌大、顏面略浮、胎白膩、脈弦或是沉弦。

 

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大半可以判斷出來患者體內有水飲停留。

 

很多病都會有水飲內停證,根據完全不正確的統計,大概是五種病,分別是痰飲、懸飲、支飲、溢飲、眩暈。

 

如果飲食不節制,恣飲無度,或是勞倦內傷,造成脾胃受損,中焦陽氣不振,脾失健運,水飲就會停滯,這叫痰飲。

 

痰飲的患者以前大多外型強壯,不過生病一小段時間後就會瘦下來,脘腹脹滿會痛,胃中有水聲震動,腸間有漉漉聲,口乾舌燥,臉看起來有點浮腫,小便黃短,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這種痰飲患者要標本兼治,一方面分消水飲,另一方面要健脾導下,金匱要略裡頭有個己椒藶黃丸可以處理。

 

防己15克(1兩)  椒目15克(1兩)  葶藶子熬15克(1兩)  大黃15克(1兩)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水飲如果停在胸脅,大多是因為寒濕浸漬,經脈受到阻礙,肝脈布脅於兩脅,肝絡不和,肺失宣肅,氣機升降失司,飲停不去,這就是懸飲。

 

影響到肺經和肝經,所以會出現咳唾引痛,脅下痛飲缺盆,咳嗽、轉側、呼吸時候都會加劇疼痛的情形。

 

除此之外,呼吸氣息短,苔白,脈沉弦這些特徵都會存在,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判斷是不是懸飲。

 

這時水邪嚴重,要馬上攻逐水飲,十棗湯這個強效藥物就要派上用場。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這處方有毒,要用的時候需要小心一點,劑量要低,大棗可以先煮好,藥粉加進去之後慢慢服用,效果如果出來了,就不要盡劑,要不然就急診室見了。

 

如果水飲停在胸肺,大半都是因為患者體內原本就有痰飲,一直沒有痊癒,加上又感染外邪,肺氣失於宣肅,這時候體內痰飲隨著氣逆,這發為支飲。

 

支飲的問題在肺部,症狀一定會有咳嗽,而且嚴重到無法躺下來,只能靠著東西睡覺,呼吸短氣,外型看起來腫腫的,咳出來的痰白白的,上頭有白色泡沫,舌苔白膩,脈弦緊。

 

這時候要用溫法來處理,溫肺化飲,小青龍湯就是這麼用的。

 

小青龍湯的成份是麻黃去節9克(3兩)  桂枝去皮9克(3兩)  白芍9克(3兩)  甘草9克(3兩)  乾薑9克(3兩)  細辛9克(3兩)  半夏洗9克(半升)  五味子9克(半升) 

 

那麼,如果水飲是在四肢那又是怎麼樣呢?一般來說,這是因為患者原本就有飲邪,加上外感,這時候患者腠理因為邪氣而閉塞,所以水飲溢於肌表,這樣子就稱為溢飲。

 

患者的四肢有點腫,身體疼重,如果表寒和裡飲都很盛,還可以看到發熱惡寒,痰多白沫,喘咳,這時候要發汗解表,裡面的飲則是用溫化的方式。處方還是小青龍湯。

 

溢飲和支飲都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減來處理,那是因為小青龍湯裡頭有麻黃桂枝解表,而溢飲和支飲都有外感加有水飲。

 

不過疾病是一直在變化的。如果痰飲化熱,就會看到發熱兼有乾燥口渴,苔黃白膩,脈浮弦數,這時候問題就又產生變化,有邪熱有痰飲,所以要清熱加上化痰飲,處方就用大青龍湯加減。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灸、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

 

和小青龍湯不同,大青龍湯裡頭多了石膏,少了乾薑細辛五味子,這可以知道,患者咳嗽情形以一定比較少,所以才會拿到乾薑細辛五味子這三位咳嗽寶物,而加上清熱的石膏。

 

那麼,水飲如果停在心下,那個位置就是脾的位置,脾陽不振,水飲上逆,陽氣被抑遏而無法升上,這時候患者會昏眩,患者會很明顯頭昏目眩,泛噁嘔吐,咳嗆氣逆,就可以判斷出這是心下有痰飲。

 

既然心下有痰飲就要考慮是不是影響到胸協部位,一般來說是會的,患者胸協支滿,這是因為水邪進入少陰脈,造成患者感覺胸部脅部支撐漲滿。

 

除此之外,患者的舌苔白膩,脈會弦滑,要處理這個問題就必須健脾同時化飲,如此一來振奮中陽才能除邪。

 

苓桂朮甘湯和澤瀉湯加減就可以處理。

 

茯苓 桂枝 白朮 甘草 澤瀉

 

水飲這種邪氣是陰邪,遇到寒邪就會凝滯凝結,秋冬氣候寒涼,很容易被觸發。

 

如果患者體質偏向陽虛,或是飲水過多,飲酒無度,因為體內陽氣不足,無法化氣,氣不足無法化飲,脾陽不振,水飲就會羈留不化。

 

在今匱要略裡頭有提到「留飲」「伏飲」的概念,所謂的留飲就是水飲停留不去,而伏飲則是水飲潛伏起來,反覆發作。

 

所謂留、伏水飲兩者,其實就是水飲之邪氣停蓄遷延時久,算起來也算是上面四種水飲的範疇,只不過是病程比較長,病邪比較深痼。

 

反正記住一個特點,水飲內停證和脾腎三焦有很大的關係,脾腎陽虛,陽氣不舒暢,就是最重要的關鍵。所以火神派的治療技巧用在水飲內停效果非常的好。

 

接下來說一下兼證。

 

剛剛說過,因為陽氣不足容易造成水飲內停,但問題是陽氣不足問題可不小,除了水邪會侵犯人體之外,還有外來的寒邪暑邪也不會客氣。

 

如果外來寒邪引動伏飲,不僅可以看到飲停在內的胸腹脹悶,身體重,喘咳等症狀,還可以看到風寒外束的發熱惡寒,骨節疼痛這些表證。

 

而如果兼有暑邪,那麼還會兼有噁心嘔吐,口渴不欲飲,心煩等症狀。

 

既然知道有兼證,那麼就必須要同時處理,祛邪化飲同用。

 

如果病情繼續變化,有可能會轉變成脾陽虛弱,這樣子一來,患者會很疲倦,感覺肢體沈重,吃不下飯,大便稀,嘔吐清涎,心下會覺得撐滿不舒服,心悸,背部感覺有個像手掌大小的區塊冷冷的。

 

更嚴重的狀況則是飲停太久了,脾虛的狀況遷延到腎,這時候腎陽虛,導致氣化不利,無法溫煦蒸騰水液。第一個反應當然就是身體摸起來冷冷的,嘴巴會吐出清稀的口水,患者一直覺得肚臍下面位置好像有東西在跳動,同時會喘促,呼吸變短,腰酸頭暈,小便不利等等。

 

如果水飲上攻心肺,這是因為腎的陽氣不足,寒邪內凝,陰盛陽微,陽虛水泛,就會形成所謂的水飲射肺。

 

水飲射肺的症狀很明顯,就是患者喘咳氣促,無法平臥,如果一動就會很喘,痰裡頭很多白沫,全身都冷冰冰的,面目浮腫,小便清白。

 

另外一種變化則是脾腎陽虛,這種更嚴重,水飲內停,陽不化氣,氣不足則無法行水,如此一來則出現水氣凌心。

 

患者會心悸,眩暈,泛噁,胸脘痞滿,下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等。

 

金匱要略對於這些症狀都有詳細記述,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就是說明水飲內停的治療原則,不過臨床上千萬不要太過使用溫燥的藥物,或是滲利攻逐強用,如此一來,反倒是會耗損津液,得不嚐失。

 

對了,如果有患者出現全身性水腫,那就不是水飲內停證,因為水飲內停證是局部性的,而水濕氾濫證則是全身性的,他主要是全身性水腫和小便不利,汗水飲內停證的胸脘、四肢腫脹等等症狀不同。

 

最後要注意的是痰證汗水飲內停的痰是不同的。

 

水飲內停證的痰是因為水從陰化,所以痰清稀。

 

痰證的痰變化多端,有風痰、熱痰、寒痰、燥痰、老痰,無論如何,這些痰大多是從陽熱化而來,外型黏稠。

 

痰證一般都是全身性的表現,像是咳嗽有痰、嘔吐痰涎、喉中痰鳴、痰迷心竅、痰熱煽風、痰核凝聚、痰流經絡等等,以上和水飲內停證的痰在局部症狀不同。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水飲內停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