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來說一下陰虛證。

 

如果對陰陽完全沒概念的人,我勸你最好打開google,搜尋一下「陰陽」,學一下基本概念。

 

什麼叫做陰虛證?

 

簡單的說,就是人體精血不夠,津液虧損,如此一來就會出現陰虛液少,陽不制陰的現象。看到這裡你就知道了,陰虛證的最大特徵就是陽氣相對性的太多。

 

先天性虧損的人、久病勞損的患者、熱病後陰液消耗的人這三種人最容易出現陰虛證。

 

那麼陰液不夠了會怎麼樣?

 

形體削瘦、口燥咽乾、眩暈失眠、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顴紅、尿少色黃、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這些症狀你要仔細了解,完全都是陰虛證的特徵,這時候千萬不要再用什麼生附子、肉桂、干薑來補陽,你會害死患者。

 

在火神派的觀念裡頭,陰虛的人首先要補陽,以陽生陰,這種觀念是對的,但在很明顯是陰虛證的患者身上不能用,至於為什麼,嗯......你要問一下火神派的大師為什麼他們用的會那麼有效。

 

在陰虛證裡,你只要滋陰養血,就那麼簡單,不需要大劑附子,也不需要大量干薑,需要的就是正確的判斷疾病型態。

 

虛勞、勞瘵、消渴、眩暈這四種病常可看到陰虛證。

 

臨床上,陰虛證常常和血虛證、津液虧損證、濕鬱熱伏證相互鑒別。

 

再說一下什麼是虛勞。虛勞就是虛損,反正就是各種因素引起的臟腑陰陽氣血嚴重虧損,久虛不復的多種慢性衰弱性疾病證的總稱。

 

在虛勞病裡頭說如看到陰虛證,那麼會發生什麼病狀?

 

一般來說患者會頭暈、顴紅、咽痛、失眠、盜汗、五心煩熱、腰酸、遺精、舌紅苔光剝、脈細數。

 

這些症狀在中醫被稱為陰虛火旺。

 

開始學中醫的人幾乎都會學到這一句話,「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就是用在這裡的。

 

小兒證藥直訣有個天下第一方「六味地黃丸」就是用在這裡。

 

六味地黃丸在台灣一年要賣掉幾卡車,原因呢...就是因為民間傳說,吃地黃丸可以補腎!壯陽!統統補。

 

房事差?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腰部酸軟?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小便會分岔?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晚上會起來尿尿?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考試沒法考一百分?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被老闆罵?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業績不好?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開車視力模糊? 吃六味地黃丸就對了!

 

基於這些亂七八糟的理由,所以在台灣,六味地黃丸和四物湯、中將湯、生化湯同列十大暢銷中藥排行榜裡頭連續幾十年不變。

 

為什麼會這樣子?當然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能力判讀什麼叫做陰虛,什麼叫做陽虛,什麼叫做六味地黃丸,什麼叫做八味地黃丸,種種學問太過複雜,所以就給了中醫業者可趁之機,隨便講隨便賣,業績上百萬沒問題啦......

 

話說回來,六味地黃丸有沒有用?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非常的有用。還是頂尖的那一種,不過老話一句,不懂的判讀病症千萬不要亂吃,會死人的。

 

再來說說勞瘵。

 

很多人不懂得古文,這很正常,沒經過特殊學習,誰沒事會去學古文,所以遇到再學可以了,不用多想。

 

癆瘵就是具有傳染病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像是肺結核之類的疾病。

 

發病的原因就是某些因素讓人體的抵抗力降低了,像古代有名的傳屍勞就是感染了癆蟲(結核菌),具有相當程度的傳染性,記住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病就對了。

 

如果癆瘵出現陰虛證的話,中醫說這種叫作癆蟲侵入,肺臟受損,時間久了,肺的陰氣也跟著受損,陰虛生內熱,所以會看到患者出現骨蒸潮熱、顴紅、咳嗽咯血、胸肋疼痛、盜汗、心煩失眠、舌紅絳、脈細數。這些症狀是不是和肺結核很像?當然不用害怕,現在的肺結核投藥效果還不錯,六個月六個月一直吃下去,病總會好的,傳染力也會降低,兩年後又是生龍活虎一條。

 

中醫處理需要養陰清肺,處方嘛,那就是衛生寶鑑裡頭提過的秦艽鱉甲散。

 

鱉甲、知母、當歸滋陰養血。

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熱除蒸。

烏梅斂陰止汗。

 

這處方很有名喔,臨床上常用在肺結核的潮熱,溫熱病後期的陰虧液損,餘熱未盡,還有不明原因的長期反覆性低熱屬於陰虛型的患者。

 

如果是消渴證出現陰虛(注意看下去,這裡的症狀很多人有),大半是因為患者本身就有陰虛,加上勞傷過度,或是情志失調,喜歡吃濃厚味道的食物,結果蘊熱內傷陰氣。

 

從症狀學的角度來說,糖尿病和消渴證十分相似。

 

消渴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削瘦或是尿有甜味為特徵。

 

在中醫學上又稱消癉、肺消、消中。

 

消渴證在病變臟腑是肺胃腎。

 

燥熱傷肺,則肺主治節的功能會降低,肺就沒法佈散津液。

 

燥熱傷胃,則胃火過盛,消榖善饑。

 

燥熱傷腎,則腎失固攝,精微下注。

 

以上就是消渴並影響肺胃腎的最主要狀況。

 

燥熱傷肺的症狀是煩渴多飲,口乾尿多,舌邊尖紅,脈紅數。處理原則是清熱潤肺,生津止渴,要用消渴方(黃連末、天花粉末、人乳汁或是牛乳汁、藕汁、地黃汁、薑汁、蜂蜜)。

 

胃熱熾盛的消渴容易看到患者很容易飢餓,一直想吃東西,體格很瘦,便秘,苔黃脈滑。處理原則是清胃火,生津液。要用玉女煎(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腎陰虧損的消渴尿很多,口乾腰酸,舌紅脈沉細。治療原則要滋陰固腎,六味地黃丸就是用在這裡。所以會有很多人吃六味地黃丸,把它當成預防糖尿病的藥物。

 

如果是眩暈的人出現陰虛證的話,大半是因為肝風內動的關係,因此會出現眩暈耳鳴、四肢震顫、筋惕肉瞤(體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動。每因過汗傷陽,津血耗損、筋肉失養所致。)、五心煩熱、噁心嘔吐、舌紅、脈細數。

 

既然是陰虛為主那就要養陰,還有肝風內動,那就要熄風。

 

大定風珠最是恰當。白芍、阿膠、龜板、乾地黃、麻子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鱉甲。

 

陰虛證最容易在久病的人身上看到,久病耗損陰液就是原因之一。

 

還有平時喜歡吃一些煎炒由炸的熱性食物,也會體內積熱動火,進而傷陰,出現陰虛證。

 

接下來,陰虛證會怎麼演化呢?

 

正常狀況下,陰虛證大概不離三種演化。

 

第一種是陰虛液少,陽氣就失去約束了,造成陽亢,陽亢會化風,所以就是演變成陰虛動風證。

 

既然有動風,因此一定會看到頭目眩暈、肢體震顫、語言不。

 

第二種演化則是陰虛太久了,陰也虛了,陽也虛了,陰陽兩虛。

 

臨床上就會看到兩大類症狀,像是陰虛證的潮熱盜汗、五心煩熱。但患者還會有陽虛證的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第三種演化就是連元氣都傷到了。

 

這叫氣陰兩虛,症狀是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咽乾口燥、低熱或是潮熱、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脈虛數等等元氣不足又有陰虛的症狀。

 

最後要說一下陰虛證和血虛證、津液虧損證、濕鬱熱伏證的差別性。

 

血虛證應該是被列在陰虛證的範疇,兩者的病狀、病機很相似,所以很容易搞混。

 

複習一下血虛證。

 

血液由脾胃吸收營養而來,所以血虛了,第一個就是要考慮脾胃吸收變差了,脾胃虛弱,化生不足就是第一大原因。

 

第二個血虛的原因是因為思慮過度,陰血耗損。這可以理解,一個正常人思慮過度,身體的自律神經竟會失去正常狀況,第一個受到影響的還是消化系統,吸收排泄都會有問題,因此這並不奇怪。

 

第三個原因就是直接因素,失血造成的血虛。

 

臨床症狀以前說過,臉色蒼白或是萎黃、唇色淡、心悸失眠(心血虛)、頭目眩暈(血不足容易動風)、肢體麻木(肌肉用麻木的不舒服來提醒大腦,這裡沒血了)、脈細(水溝沒水了)。

 

陰虛證則是1.先天性不足2.思慮過度3.耗損陰液4.慢性出血5.久病傷陰6.溫病後期耗損陰液。

 

臨床症狀再說一次,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午後顴紅、舌紅脈細數。

 

反正一句話,陰虛證會有陰不制陽的現象,血虛證沒有。

 

這樣子看起來有沒有比較快一點,整理好的喔。

津液虧損證和陰虛證很像。

 

津液也屬陰,所以津液虧損證也被列在陰虛證裡頭。

 

也就是說,津液虧損證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陰虛證。

 

津液虧損就是津液不見了,喪失了,去掉了。

 

像是大汗、吐瀉、或是燥熱之邪耗損津液。

 

症狀當然是沒津液,所以會口乾口渴,唇舌乾燥,皮膚乾澀,甚至枯癟,小便短少,大便乾,脈細數。

 

這和陰虛證的確不同,稍注意一下就可以分辨出來。

 

濕鬱熱伏證會表現出發熱,看起來很像是陰虛之後的陰不制陽,所以需要注意。

 

濕鬱熱伏的基本原則就是氣候濕熱或是涉水淋雨,居住潮溼,濕邪侵襲人體。

 

讀過中醫的人都知道,濕屬陰邪,性黏膩、重濁,會阻礙陽氣運行,陽氣受到遏阻,就會鬱悶而無法宣透散發,這就是濕鬱熱伏證。

 

臨床的症狀當然是繞著濕和熱邪,像是身熱不揚,午後熱重,汗出熱不退(這很多,千萬不要認為是寒邪,一直發汗一直發汗,會變成陰虛陽虛全身虛),倦怠乏力,胸腹脹悶,吃不下,頭重四肢也重,苔膩(去網路上找一下圖片就知道什麼是膩苔),這些都是濕邪阻滯的症狀,陰虛證可沒有這些情形。

 

注意!

 

身熱不揚、汗出熱不退是濕鬱熱伏證。

 

午後顴紅、五心煩熱是陰虛證。

 

 

 

 

 

 

 

 

 

 

 

 

 

 

arrow
arrow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