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陰不降證

 

和前頭說過的一樣,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或是情志不遂,結果損傷脾胃,這麼一來就會造成脾胃陽氣不足,升清降濁功能失常,營養物質吸收和糟粕排除代謝的功能不正常,這就是濁陰不降證的原因。

 

既然是脾胃的問題,所以症狀基本上都會集中在固定的問題。

 

脘腹會脹滿,吃東西少,拉肚子,或是便秘,小便不利或是不通,身體困重,倦怠乏力,嚴重的會看到下肢浮腫,舌苔部分會看到濁膩,而脈象則是軟滑。

 

一般來說,「濕阻」「水腫」「癃閉」「帶下」這四種病會出現濁陰不降證。

 

濕阻病裡頭有濁陰不降證,既然體內有濕,那麼一定會有濕病的特徵,像是肢體困倦,頭重如裹,胸悶腹脹,吃東西感覺不到香味,嘴巴感覺口水稀稀的,甚至有的患者會感覺嘴巴有甜味,舌苔白膩,脈象當然是濡滑脈。以上都是「濕困脾胃」的基本特徵。

 

濕阻脾胃的處理方法就是芳香化濕,標準處方就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或是平胃散。

 

藿香12克  紫蘇5克  白芷5克  大腹皮5克  茯苓5克  白朮9克  半夏9克  陳皮9克  厚朴9克  桔梗9克  甘草5克  生薑10克  大棗4枚  

陳皮10克  厚朴10克  蒼朮12克  甘草5克  生薑10克  大棗5枚  

 

如果患者有水腫病,出現濁陰不降證,臨床特徵就是全身水腫,脘腹漲悶,甚至嚴重會腹水。飲食會減少,大便會成水狀,臉色蒼白,小便短少,舌頭淡胖旁邊有齒痕。

治療的原則當然是健脾利水,處方就用濟生方的實脾飲。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厚朴薑炒  大腹皮 草豆蔻 木香 木瓜 附子 黑薑 加薑、棗煎。

 

癃閉病看到濁陰不降證會出現小腹墜漲,時時要小便但卻尿不出來,有的患者則是尿少不爽利,患者會疲倦乏力,吃的少,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

 

這時候要升清降濁,補氣行水,補中益氣湯加減可以搞定。

 

中醫有句話,叫做肥人多濕,也就是說,胖子體內的濕氣比較多,那就表示胖子的脾胃運化功能失司,所以才會發胖體內有濕。

 

既然脾胃失司,那麼精神一定不會太好,臉色也會差,一動就會喘促,肢體困重。

 

而同樣的狀況如果出現在婦人身上,有濕氣的婦人一定會有帶下問題,而且時間會拉長、帶下清稀,月經常常不定期。

 

不過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所以張仲景說過要因人制宜。

 

如果讀過四聖心源就會知道,脾胃部分在中間樞紐位置,脾胃虛弱到了濁陰不降證的程度,大半已經升降失司,體內一定會有水濕,痰濁這些陰邪滯留。

 

像這種病症久了之後就會傷害到腎,腎陽虛衰之後氣化失司,開闔不利,結果水濕滯留更厲害。最嚴重的會上逆,這時患者就會出現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更嚴重的狀況就是影響到了大腦,造成神智昏蒙,眩暈,噁心嘔吐,尿少或是尿閉,全身浮腫。

 

如果你叫患者打開嘴巴就可以看到舌質晦暗隱隱有青色。

 

以上這些狀況在中醫叫做濁陰上逆證。

 

還有一種患者,濁陰醞釀久了就會化成火氣,也就是熱化,如此一來體內的水加上火氣就會變成濕熱證,這需要特地鑒別。

 

要特別注意,濁陰不降和脾胃虛弱都是脾胃的氣不足所發生的病症。

 

脾胃不足證是脾胃的受納和運化功能失調,而濁陰不降則是脾胃升降功能失司,胃不降濁。

 

濁陰不降的成因上頭說過了,而脾胃虛弱證則是脾胃的氣不足,受納和運化的功能失調,氣血生化的功能不足,所以會出現吃不下飯,就算是吃下了也會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少氣不想說話,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緩弱,這些臨床症狀和濁陰不降證的臨床症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要特別注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濁音不降證 脾胃不足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