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過全身性氣虛、氣陷證,今天來說一下氣脫證。

 

昨天有約略說過氣脫證的特徵,中醫師要知道,看到氣脫證的時候患者基本上都是命在旦夕。

 

要知道什麼是氣脫證很簡單,氣是功能,脫是脫離,就像是脫衣服。所以氣脫可以理解為氣脫離身體的狀態,也就是功能脫離身體的狀態。

 

書上說氣脫證就是正氣虛怯、元氣衰憊、氣隨血脫、陰陽欲離而出現的各類危急症狀總稱。

 

這種說法很正確,不過乍看之下不是很好理解,我認為診斷學還是要從症狀來敘說,畢竟患者表現出來的就是症狀。

 

什麼樣的人會出現氣脫證呢?

 

一般來說,一個患者原本可能就有外感或是內傷,沒有治好,時間拖很久,正氣越來越差這種情形就是氣脫證的先決條件。

 

還有像是嚴重外傷、婦女月經出血量太多或是不該有月經結果大出血、婦女生產出血量超級多,這些也是氣脫證的成因。

 

想看看,一個人體內那麼多的血不見了,沒有急救輸血,或是中醫救脫,七成以上的人會昏迷死亡。

 

有了剛剛說的先決條件再加上病情突然變化,像是股票被斷頭、老公跟男人跑了、自己支持的總統人選落選等等,如此幾種狀況造成情緒大激動,這就可能會引起病情變化,然後就可能出現氣脫證。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患者已經是氣脫證呢?

 

首先,患者會突然流大汗(術語是大汗淋漓,你看沒跑過馬拉松的人一下子跑十公里,那種全身都是汗的模樣就是了。)。

 

除了大汗之外患者的精神會突然變得很差,精神委靡,眼睛張不開,嘴巴微微張開(目合口張),臉色蒼白,氣短不續(呼吸很短,好像隨時要斷掉一樣)。

 

重點來了,最重要的重點就是患者的大小便會無法控制,這是突然發生的,以前沒有發生一下子就出現了,這就要知道患者的神經控制能力在降低。

 

如果撥開患者的舌頭可以看到舌頭顏色和臉色一樣,都是蒼白,摸脈的時候,除了摸到汗水以外,你可以感覺到患者的脈十分細微,甚至是傳說中的「芤大」脈,這就是氣脫證了。

 

這時一定會有人問,什麼是傳說中的芤大脈?

 

芤就是蔥,字典是這麼說的。

 

蔥這個東西中間是空的,旁邊是蔥管,所以中醫就用芤這個自來形容脈象,乍按之下感覺有脈,但是稍稍用一點力壓進去,就會發現裡頭空空的,沒什麼力道。

 

這很好理解,氣脫了,人體的陽氣和陰氣整個都散了離了,脈管要正常搏動需要心臟提供足量的血液,心臟的氣脫了,當然就沒法提供足量血液,所以脈管是「細」「微」, 但人還沒死,所以還可以摸到脈管而裡頭稍稍空空的,這就是芤脈。

 

但有的人會出現芤大脈,那是因為某些人的體質原本就不差,雖然氣脫了,內體氣血試圖自救,於是就會有大脈的脈形。

 

不過有的老師會說,其實還有一種狀況,那就是陰陽欲脫,所以脈管才會變大,那是一種反彈性的現象。

 

我沒法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快掛了,體內的丟會跑出來,像是汗、血、大便、小便、肺部的氣一直往外面衝,速度越快人死的越快。

 

臨床上,昏迷、戰汗、中風、崩漏、產後血暈是最常發生氣脫證。

 

氣脫證和亡陽證、亡陰證、氣厥證要互相鑒別,搞錯了很麻煩。

 

看到這裡如果對中醫有些概念的人可以先不要往下看,先想想這四個有什麼不同?

 

想好之後再往下看下去,我先把氣脫證再說清楚一點。

 

很多病都會發展成為氣脫證,但是因為各類疾病的不同,因此發展的過程也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如果先氣脫然後昏迷,那麼患者很可能是因為外感發燒一直沒有好,體內一直感染,邪熱羈留(某些患者抗生素有效,有些用了也沒用,先萬不要以為感染用抗生素就可以搞定,如果是這樣子,每年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死於感染併發症),消爍津液(這是熱證的特徵)。

 

到目前為止患者已經很可憐了,一直感染,每天昏昏沉沉的,一副快要死掉的模樣,抗生素一直打好像有效又好像沒效,這時候如果遇到庸醫,用了中醫殺人三絕招,患者就算是在閻王爺那裡預先掛號了。

 

什麼是中醫殺人三絕招,讀過傷寒論都知道,誤汗、誤下、誤吐。

 

這三個絕招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誤」。

 

不該幹而幹了,那就是誤。

 

不該吐你給他吐、不該汗你給他汗、不該下你給他下,患者沒死那是祖宗保佑,患者死了,那醫生就準備下輩子養到不肖子,一輩子讓他盧。

 

患者已經大汗淋漓,在冷氣室內皮膚摸起來還很燙,這種人你還給他用汗法,那就是醫生殺人。

 

可是如果用了誤汗、誤下但是又沒有馬上死掉,那怎麼辦?

 

先看症狀,一般來說,這麼好運的患者不多,被這麼搞又沒死,如果逃過這一劫,將來一定會活很久。

 

患者經過誤吐誤下之後,出現精神委靡、眼睛張不開、呼吸氣短、手足瘈瘲(就是患者肌肉一直抽搐又放鬆,反覆發生)、脈摸起來更弱了,舌頭變成深紅色,上頭反而沒什麼舌苔(舌苔是津液的指標,津液消爍當然沒有舌苔,舌頭看起來就是深紅色),你一看就覺得他一副隨時都會死的樣子。

 

不過這還是有救的,老師就說過了,這要「滋液熄風」「益氣固脫」,處方嘛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定風珠加減。

 

白芍、阿膠、乾地黃、生龜板、五味子、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鱉甲。

 

學過藥物學的人都知道,這幾味藥都用在滋陰養液,柔肝熄風。體內溫邪、熱邪久羈,吸爍真陰以致神倦瘈瘲、脈氣虛弱、舌降苔少的人身上。

 

這時候有火神派的人就會出來罵了,這時候你不給他補陽氣,居然還要滋陰,不知道陽氣就是天和日,你滋陰一用下去,人鐵定就死了。

 

這細部的狀況當然是要判斷的,所以我才會這麼喜歡診斷學這門學問。

 

陽虛的人自然會有陽虛的特徵,陰虛的人就是有陰虛的狀況,盧火神用藥也不是亂搞的,該用滋陰藥的時候,那是一點也不含糊,被稱火神是因為他們在判斷陽虛的技術上十分熟捻,可不是說他們會亂搞,什麼病都用補陽的薑桂附,任何一個看到這裡的中醫同好,千萬不要忘了中醫的本質是在正確的診斷、以理出方、正確用藥,這才能穩穩的把患者拉回人世間。

 

說遠了,那是網路上吵架的部份,這裡不談,說回氣脫證。

 

有個患者身體本來就不好,元氣不足,長時間生病之後又遇到庸醫給他誤汗誤下,因為他醫開始沒有發燒、熱邪,所以症狀和剛剛的消爍津液不同。

 

這種症狀有大汗淋漓、精神委靡、面色蒼白、脈微細、舌淡胖,不會抽搐,舌頭脈象也不是紅降色,不過因為被誤下,所以可能還會拉肚子,這是藥物影響,藥效過了症狀就會改善。

 

這要怎麼處理呢?

 

簡單了來說,剛剛的患者元氣不足,所以要益氣。

 

因為一直流大汗,所以要收斂。

 

這樣子就是固脫救逆的工夫。處方?那就是獨參湯或是參附龍牡湯。

 

獨參湯藥怎麼用,就是大片人參大約一兩,或是三十公克,加上五到十顆紅棗一起煮(如果會冷的話加上幾片老薑),三百西西煮到剩下一百五十西西,溫溫的患者慢慢喝,喝完讓他熟睡一覺就好了。

 

這處方超級有名氣,因為很好背,所以學中醫的人都知道。

 

刪補名醫方論裡頭說獨參湯可以用在元氣大虛、昏厥、脈微欲絕、及婦人崩產、脫血、血暈。這些症狀和脫血證是一樣的,不過後面還有重點,很多人都沒注意到。

 

他說人參分兩隨人、隨證,也就是說劑量要看狀況變換,不是不變的,像柯琴就用二兩。說要上揀者,也就是說藥材要好一點的,不要拿人參屑屑或是人參虛。接著說了,要濃煎頓服,等待元氣逐漸恢復之後,還要隨證加減。不是服一次或是一種就算了,後面還要變換呢。

 

後面還有很多加減,像是獨參湯加熟附、或是加生地、或加黃耆、或加當歸、或加薑汁、或加童便(真正的童便可不好找)、或加茯苓、或加黃連,而薛己治療中風就用獨參湯加上三生飲,三生飲是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和木香人參,用來治療中風卒然昏憒、不省人事,現在可沒這麼強悍的中醫師,一般看到患者中風,第一個反應大概也是推給西醫,更不用說藥煮一下生附子和生川烏生南星治病了。

 

不過這也沒辦法,這是長時間的制度變化讓中醫師無法也不敢使用劇毒藥物,當然治不了大病。

 

這些加減技術都是非常有用的臨床技術,如果用好了,患者藥一喝下去沒幾個小時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參附龍牡湯就是參附湯加上龍骨牡蠣,用來收斂固脫、潛陽扶正。

 

為什麼要潛陽?因為氣脫證的人陰陽分離,陽氣會往上跑,所以看到臉色會有一小部分的虛紅,但是額頭全部都是汗,摸起來涼涼的,那就是了。陽氣都跑了脈象當然虛數浮大無根,很好理解。

 

來說一下因為戰汗而導致氣脫證的。

 

什麼是戰汗?就是說患者受到外感熱病,在患病過程中突然發生戰慄並且全身流汗。這就是戰汗。

 

戰汗是人體正氣和邪氣大戰的特徵。

 

正氣贏了,病就好了。

 

正氣輸了,那就是氣脫證。

 

那麼因為正氣輸了而導致的氣脫會怎麼樣?

 

四肢摸起來涼涼的,大汗很多,神情疲倦、脈很虛跳的不快,這時候要慢慢的調理,不要急,因為這些都不是重證,可以慢慢處理,正氣雖然輸了,但不是輸很多。

 

什麼叫做正氣輸很多?

 

患者的四肢摸起來還是涼涼的,汗還是很多,可是他會顯出很煩躁不安的情緒特徵,脈起來很急促,這時候你就要知道,這是正氣輸太多要翻臉了,也就是陰陽離脫的特徵。

 

要搶救!

 

馬上要用獨參湯或是生脈飲。

 

中風的問題也會造成氣脫證,患者突然間就倒下去,昏迷、臉色蒼白、目合口張、手撒、四肢冷冷的、大小便自遺、口眼歪斜(看到這裡就知道了吧,這和其他氣脫證不同)、舌萎軟無力、如果有醒著,說起話來斷斷續續、脈摸起來很細微。

 

這要怎麼治療?又是中風又是氣脫,不好治阿......

 

老辦法,氣脫之人急固氣,其他的找時間處理。

 

還是獨參湯或是參附湯。

 

氣脫證的臨床症狀乎都是來自於陽氣素虛、久病不愈、老年身體差的人。但也有婦女因為生產大失血,才出現氣脫證的症狀,這也需要注意。

 

還有婦女月經時間沒到,但陰道卻大出血,這叫血崩。氣隨血脫之下,自然就會發生氣脫證。

 

這種女孩子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節、勞倦傷體、思慮過度,造成了脾胃氣虛,元氣嚴重不足,氣不足就無法約束血液,衝脈任脈無法困住血液,症狀輕的就會看到經水過多,血色淡如水,兩目昏黑、眩暈,臉色蒼白,精神差,吃不下,腰酸四肢無力,舌質淡胖,脈微細,。

 

如果嚴重一點當然就是大出血,人就昏了,這就是崩中、產後大出血氣脫證。

 

產後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氣脫,而是要失血過多才會發生。

 

產後出血不止,惡露(產婦在生產之後陰道排出來的餘血和濁液)連綿,流冷汗,非常疲倦,臉色蒼白,目眶都陷下去了,呼吸氣短,四肢摸起來涼涼的,舌質淡,脈虛,脈管形狀粗大但是重按下去裡頭根本沒力(就是芤大脈)。

 

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失明,那是因為氣脫的關係。黃帝內經就說過,氣脫者,目不明。意思是說,如果患者的五臟精氣虛脫,精氣衰竭,就沒有辦法把精氣往上榮養眼睛,所以就會眼睛乾澀,雙目失明或是瞳孔散大。

 

小孩子如果先天體質不佳,像是早產或是有先天疾病,這在中醫叫做先天禀賦不足,元氣虧損。

 

小孩子的身體在中醫被稱為稚陽之體,稚陽就是小陽,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當然就會發高熱,汗出,呼吸的時候鼻翼會一張一合,呼吸速度快,有的小朋友會下痢不止,精神差,食量也差,嚴重的甚至會不接續,這就是小孩氣脫證。

 

要注意的是,氣脫證通常和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

 

在臨床上常常會因為脾肺氣虛的緣故造成大汗淋漓而導致氣脫證。

 

脾肺氣虛會造成氣脫證,而脾腎氣虛當然也會。

 

脾腎氣虛會突然嚴重下痢不止,源頭還是元氣不足。

 

症狀當然也有汗出的問題,人體腠理舒鬆,氣虛無法固澀。氣在中醫屬陽,可以用在固澀衛外,氣一虛當然就無法固澀衛外,當然就會一直流汗。

 

而且兩者互為因果,氣虛造成大汗出,大汗出造成氣虛又傷陽氣,最後導致亡陽。

 

另外,汗本身就是津液,氣虛不固,汗出不止,津液一直往外洩出去,當然就會亡津液,也就是亡陰。

 

下痢無度也是傷津液,一旦傷氣脫液,這也是亡陰的理由之一。

 

最後比較一下亡陰證、亡陽證、氣脫證和氣厥證有什麼需要鑒別的。

 

亡陰證和氣脫證都是危急症狀,基本上都會出現大汗淋漓症狀。亡陰證的由來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邪熱內陷,體內真陰因為邪熱內羈的緣故,結果消爍真陰。

 

汗出太多、下痢不止也會造成陰液耗竭,陰液太少無法約束陽氣,陰陽離決。

 

溫熱邪氣內陷就會造成神智昏迷、精神委靡,這種人的汗出就像是皮膚上抹上了油之後再加上水,一看就知道。

 

顴骨紅紅的,喉嚨乾,舌頭深紅色,舌苔少,以上都是陰陽離決,陽氣上衝的特徵。

 

脈會虛細,但是跳動有點快。這就是亡陰證的症狀。

 

而氣脫證也是因為大汗淋漓,結果造成津液耗損,氣虛而脫,精神同樣萎靡,不過還沒到昏迷的程度,所以氣脫證可能發展成亡陰證,算是亡陰證的前奏。這就是這麼分辨的。

 

那亡陽證呢?和氣脫證一樣,亡陽和氣脫都會大汗淋漓。

 

這要怎麼分辨?

 

亡陽證大半是真陽衰微。流汗太多、下痢不止,會造成陽氣衰微,被醫生開錯了藥吃下去就可能造成下痢大汗,最後陽氣衰微,陽氣衰竭,陽氣和陰氣就離決了。

 

亡陽的症狀是昏迷、汗出、四肢冷、目合口張、手撒、肢厥(四肢很冷,而且冷過肘膝部位)、大小便自遺、鼻息低微、舌質淡、脈微細欲絕。

 

氣脫證和亡陽證一樣,同樣是大汗淋漓,不過沒有昏迷,只是精神很差,所以和前面說的一樣,氣脫證可以發展成為亡陽證。

 

氣脫證會發展成亡陽或是亡陰,這樣看患者狀況而定,並沒有個固定模式。

 

但如果要粗分,亡陰的看顴骨,亡陽的摸手腳一般來說心中就會有個底。

 

最後一部分說到氣厥證和氣脫證的分辨。

 

氣厥證多是因為情緒的關係影響,以往的案例大多是情緒太過激動,像是驚恐、惱怒,這些情緒起伏太過厲害,或是鬱悶,肝鬱不達。

 

中醫理論有說,怒則氣上,發怒的人氣機會往上,問題就來了,氣不該在上面而被強硬拉到上面,那就是離位,這會怎麼樣?當然就是氣機紊亂,跑到不該去的地方,胸膺部位感覺悶痛,因為被不該出現的氣堵住,就會痛。

 

氣跑到腦子去呢?就會擾亂神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因為氣亂跑,所以四肢原有的氣不見了,所以會肢冷,氣是血的老大,統領血液的流行,氣亂跑,血就跟著亂走,所以某些肌肉沒有接受到血液的營養,就會抽搐。

 

這就是氣脫和氣厥證不同的地方。

 


對了看到這裡麻煩一下,把網頁往上拉,到facebook推一下,滿足我的虛榮心。感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氣脫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