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說血燥證。

 

什麼叫做血燥?簡單的說,就是體內精血虧損,造成肉體臟腑經絡器官失於潤澤,一連串的臨床症狀就叫做血燥,又稱為內燥。

 

既然是體內精血虧損,那自然有原因,像是失血過後,或是溫病後期,甚至是久病造成精血虧損,也有年老精血衰少,甚至有的是吐瀉、多汗、傷津,這些都會影響精血數量。

 

最後一個可能是體內有淤血,結果造成新的精血不生,那就是會產生血燥。

 

那麼,血燥的臨床表徵是什麼?

 

很簡單,因為精血不足,精代表體內臟腑器官濃縮了最高點的精華,既然都不夠了,很多的體液也會跟著不足,像是水份、精液、津液、血液、營養......都會跟著不夠,所以用來判斷就知道臨床表徵會是哪些。

 

像是口燥咽乾,皮膚乾澀搔癢,皮膚像是魚鱗狀,毛髮枯澀不榮(田裡沒水,植物長不出來),肌肉削瘦(營養不足怎麼可能長肌肉),大便秘結(腸子沒水),小便短少(還是沒水),舌紅苔乾,脈弦細數。

 

以上都是精血不足的特徵。這些特徵在臨床上基本上都是複數,所以很容易判別出來。

 

既然知道血燥證的臨床症狀,那麼,什麼病會出現血燥證呢?

 

噎膈、積聚、虛勞、便秘、閉經、濕疹、白疕。這7個都是容易出現血燥證的疾病。

 

等我一個一個往下解釋你就知道了。

 

前頭有說過,血燥證是因為精血不足,但一般來說在不同部位的病灶不同,臨床表現當然也就不同。

 

如果是噎膈病出現血燥證,病灶在胸中,所以會胸膈疼痛。

 

血燥證的基本特徵也有,口乾舌燥,如此一來吃東西不舒服,所以不大喜歡吃東西或是勉強吃進去之後會吐出來,嚴重的甚至連水都喝不進去。

 

既然是血燥,那麼大便秘結或是乾燥像是羊大便也就不奇怪,形體削瘦,皮膚肌肉乾燥,舌頭紅口水少,看起來紫暗。脈象應該是細澀。

 

這些都是淤血燥化證,中醫在各種疾病上會出現各種混合證,這不奇怪。

 

從這一點來看,噎膈是淤血內結,阻隔食道,因為淤血阻斷化源,因此津液會虧乏,失於潤澤所致。

 

前面的血瘀證篇也說過,蘭室秘藏的通幽湯就是在處理這些的。強醫朱震亨曾經說過,積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乾搞。治療原則在前頭過,要滋陰養血,破結行瘀,就是通幽湯的主治。

 

再來說一下積聚病中見到血燥證。

 

先說一下什麼叫做積聚。

 

積聚就是腹內結塊,臨床表現就是痛或是脹。

 

腹內的結塊是有形的,固定不移動,疼痛固定位置,並伴有脹痛或是刺痛就叫做積。

 

聚是無形的氣痛,會攻竄脹痛,疼痛不定位,時痛時止的叫做聚。

 

基於這種認識,積聚的臨床表現就是積塊堅硬,疼痛明顯,臉色萎黃,甚至是黑中帶黃,黃中帶黑。皮膚乾澀粗糙,肌肉枯瘦,飲食會越來越少,舌質淡紫色,有時會看到瘀點。舌苔灰色甚至粗糙。

 

要滋陰養血,又要化瘀消積。什麼方可以做到?

 

四物湯加上化積丸兩方合一。

 

歸地芍窮。

 

三棱、莪朮、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黃、檳榔、蘇木、瓦楞子、五靈脂。

 

看過上頭兩個例子你就會知道,血燥證有很多相同的症狀,但不見得會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虛勞病出現血燥證,我再把虛勞解釋一次,所謂的虛就是病久體弱,而久虛不復就是勞。虛勞大半都是逐漸演變而成。

 

虛勞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臟腑陰陽氣血嚴重虧損,久虛不復,是多種慢性疾病病症的總稱。

 

在虛勞病中如果看到血燥證患者會出現極虛贏瘦、腹滿不能食、肌膚甲錯、兩目昏暗,這些都是體內有乾血的緣故。

 

一個極虛的患者怎麼又發生血燥呢?難道是醫院沒照顧好?

 

一般來說,大半是因為久病憂鬱氣滯,淤血內停,新血生不出來,機體失於滋潤。

 

有了上面的概念,我們知道問題是出在虛弱和淤血、血燥以及沒有新血,所以要袪瘀血生新血,用大黃䗪蟲丸。

 

金匱要略的大黃䗪蟲丸有十二味藥,裡頭光是蟲類要就有四味,可見古代對於蟲類藥物的使用已經很普遍。

 

大黃䗪蟲丸可以清熱涼血,破積聚,推陳致新。

 

蟅蟲攻下積血,可以破血消腫、通經脈。加上大黃就可以通達三焦攻逐乾血。

 

桃仁泥、乾漆、水蛭、虻蟲、蠐螬活血通絡,消積散瘀,攻逐淤血。

 

黃芩配上大黃那當然是清瀉邪熱,攻逐淤血。

 

桃仁杏仁降肺氣,開大腸。

 

地黃甘草芍藥三味藥用來滋陰補腎,養血濡脈,和中緩急。

 

黃芩杏仁宣肺氣、解鬱熱。

 

酒送服行藥勢。

 

如果患者情況越來越好,那就表示他體內的淤血逐漸消退,完全去除之後,藥用八珍湯來養血益氣,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生龍活虎了。

 

便秘的人如果又有血燥,那肚子內一定都是大便。

 

便秘的人如果有血燥證的話會口乾舌燥,亡津失血,這是因為血燥時間一久便會精虧血少,腸胃失了津液濡養所致。

 

要怎麼辦?很簡單。用強力瀉下劑一瀉千里!

 

那是笨蛋才會幹的事。

 

前面都說過了,那是因為血燥的關係,所以才會便秘。當然要養血滋陰,潤腸通便。

 

你看看,四個字四個字的說出來,多有學問是不是?

 

養血用四物湯歸地芍芎加上潤腸用的五仁丸。

 

世醫得效方的五仁丸是由桃仁、杏仁、伯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陳橘皮。種子類的研成膏,拌橘皮末,練蜜成藥丸,大概是半個食指大小的藥丸,吃飯前一次吞三十顆就會飽了,如果還會餓就吞五十顆。

 

書上不是這麼說的,他是說三十顆到五十顆吞下去,就會大便。

 

那麼,來說一下濕疹。

 

什麼是濕疹?

 

中醫文獻裡頭有提到幾種病,像是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等像是西醫說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嬰兒濕疹等等。簡單的來說,濕疹是一種很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

 

皮疹有多樣性,對稱分布,會劇烈搔癢,反覆發作。

 

濕疹很容易演變成為慢性的皮膚病。

 

任何年齡、部位、季節都會發生,不過常在冬季之後復發甚至是更嚴重。

 

根據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小腿濕疹、陰囊濕疹、乳房濕疹、手部濕疹。

 

濕疹的原因太多了,我們在這裡不一一探討,先處理一下在濕疹中遇到血燥證該怎麼辦。

 

濕疹和白疕(頭瘡)如果出現血造證的話臨床症狀和其他疾病差距不會太大。

 

不過特點要提出來,像是皮膚乾燥、皮膚脫屑、皮膚粗糙、肥厚、很劇烈的搔癢等等可以作為判別的依據。

 

除此之外還會有頭目眩暈、面色蒼白、舌苔薄白、脈弦等。

 

你可以看到患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搔癢的更加厲害,同時患者會有心煩易怒、口苦咽乾、脈弦數的症狀。

 

以上都是因為脾虛血少,肌膚失養,生風化燥。風生火上炎則頭目眩暈。

 

治療要分,如果是濕疹的話要用四物消風飲。這是醫宗金鑑的處方。

 

生地、當歸、荊芥、柴胡、防風、赤芍、川芎、白鮮皮、蟬蛻、薄荷、獨活、紅棗。

 

一句話解釋,那就是調榮滋血消風。

 

白疕的話要用醫學六要的生血潤膚飲。

 

歸身、生地、熟地、黃耆、天冬、麥冬、五味子、片芩、栝蔞仁、桃仁泥、紅花、升麻。

 

從處方就可以看出來,這是生血潤膚專用的處方,用來治療燥證是再好也不過了。皮膚裂開流血,手足枯燥、一騷就出血可以專用。

 

一個正常人不會莫名其妙的血燥,大半是因為年高精衰所致。既然年紀大了,當然容易精神差、臉色差、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皮膚乾澀、大便秘結。

 

那麼如果出現在婦女身上呢?血枯當然就會經閉,形體贏瘦,肌膚甲錯,面色灰暗,便秘。

 

所有症狀都繞著血枯、血燥、精衰在論述,仔細思考後會覺得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那麼,如果一直血燥到最後會怎麼樣?

 

血燥就會生風,那是因為血不養肝,肝風就內動了。什麼叫做肝風內動?

 

眩暈、震顫、抽搐就是了。嚴重會昏仆。

 

治療的話要滋陰潛陽,養血熄風。

 

最後來說一下鑒別證。

 

1.血虛證和血燥證兩個都嗜血液虧少,所以兩個很像。

 

血燥證因為精血不足,所以口唇皮膚肌腠無法得到津血供應,所以才會出現唇乾舌燥、皮膚枯澀、肌肉削瘦、毛髮乾枯不澤、小便少,大便秘的特徵。

 

血虛證是因為失血較多或是脾胃虛弱,吸收差,加上情志郁悶,化火傷陰所致。會出現臉色蒼白、萎黃,唇色淡白、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血燥不僅僅只是血液不足,還有血少津枯加上燥化,所以臨床上血燥證的症狀比起血虛證要多上「燥」這個辨別症狀。

 

2.

 

陰虛證和血燥證的辨別。

 

這兩者都是體內陰液不足。

 

陰虛多半是因為久病傷陰,陰分不足,或是邪熱傷陰,耗散陰氣。或是因為汗吐下太過火了,所以發生傷陰奪液的狀況。

 

陰液不見了,形體自然削瘦。

 

水份不見了,自然口燥咽乾。

 

陰液不養肝,肝風內動,就會頭暈。

 

陰液不養心,就會心悸失眠。

 

脈管沒陰液,脈就細。

 

但血燥證除了這些症狀之外,還會加上「燥」證。

 

像是肌膚甲錯、毛髮不榮、大便秘這些燥像,蠻好分辨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血燥證
    全站熱搜

    critna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